2013年9月13日 星期五

感覺統合(3-8歲關鍵期) 2009/03/27

前言

在從前的農村社會中,從來沒有聽說過孩子有感覺統合失調的問題,因為當時的社會環境孩子的體能是可以在廣大的環境之下造就的,例如孩提時代常常在玩的躲貓貓,踢罐頭遊戲,中間不但包含了敏捷性的訓練,也包含了大部分的體能訓練。

而抓蝌蚪,抓炸猛或是抓青蛙,玩彈珠,打圓牌則是手眼訓練及專注力的最佳方法,在溪邊玩水則是全身運動的最好寫照。

但是曾幾何時這一些小朋友最好的訓練方式慢慢的都一件一件的消失,取而代之的卻是高樓大廈的林立,,馬路變大但是汽車卻川流不息的往來,

各位爸爸媽媽您們可曾經想過您的家中寶貝每一天的運動量是多少呢﹍﹍
我們一起來算一算﹍﹍

一、早上起床﹍﹍下床,更衣,走到浴室刷牙,走到餐桌吃早餐
二、出 門﹍﹍ 拿書包(通常是父母拿)出門,穿鞋,走到門口,坐電梯,走到門外,坐車或騎機車到園所
三、到 園 所﹍﹍老師迎接,小朋友走進冷氣教室,和爸爸媽媽說再見﹍﹍
四、在園所上課﹍﹍中間也許有課程活動之類的,體能課程也是一星期才一次,
五、下午回家﹍﹍ 開車或騎車來接孩子﹍﹍到家,走進家中,坐電梯,走進家門,坐下看電視,等吃飯,洗澡看電視,睡覺﹍﹍。

試問您的孩子一天的活動量有三十分鐘嗎??
不要說是刺激到心肺功能,最起碼的活動都沒有,不是嗎??
那又如何能夠強求或是冀望您的孩子在進入國小階段拿什麼身體和別人競爭﹍

孩子更為了爸爸媽媽的一句不能輸在起跑點的話上,從小就開始學電腦,學英文,學畫畫,學鋼琴,什麼都學卻就是不學有關體育方面的技能,頂多就是季節性的運動,如游泳,直排滑輪等等練習一兩個月就會結束的運動,對於孩子的體能各方面的增長都是有限的,但是卻不知沒有好的身體就絕對沒有好的成就。

而身體對外的接觸卻又是嬰幼兒最早的感覺,這一些感覺卻又奠定了他日後的身體的全方面發展,因此我們身為體育人或是幼兒體育老師者則是要大概的瞭解什麼是幼兒感覺統合,以期能夠對於幼兒體育的課程能夠多一份的瞭解。

什麼是感覺統合?

我們的身體與生俱來就有許多的感覺,如感官的視覺(視知覺)、聽覺(聽知覺)—辨別力、觸覺(全身的皮膚覺)、肌肉關節的運動覺(用手拿東西送到嘴巴吃、手腳可以彎曲、伸直)及內耳前庭的平衡覺(如在旋轉、加減速度時能維持身體的平衡,不會摔跤)等,時時刻刻都在將我們身體內外各個器官、部位的情況,以及與生活環境接觸的情形,經由神經系統傳達到腦幹部,再由猶如指揮總部的腦部將這些訊息加以組織、整理、判斷、也就是將許多部份的感覺統合成為一個整體,再給予該怎麼做的命令,也就是指揮身體和外在環境做適當的互動和反應,因而形成認知和學習,個人也會覺得滿意、愉快。
以一個蘋果為例,視覺告訴我們那是紅色、圓形的物體,觸覺讓我們了解蘋果皮摸起來是光滑的,蘋果肉是脆脆的,嗅覺傳達了蘋果特有的芳香,再靠雙手十指的協調,將蘋果切開送入嘴巴,嘴巴裡靠著肌肉關節咀嚼、磨碎的運動產生味覺,讓我們知道吃起來是甜甜的或酸酸的,是多汁的還是乾澀的。有種子的時候會知道要吐出來。這麼多感覺神經訊息就在我們不知不覺中在腦部加以整合,所以當我們再看到、聽到、或摸到蘋果時,就對蘋果有了一個整體的經驗,完整的認識。看到紅色的球不會認為是蘋果。

其實在尚未出生之前,胎兒還在媽媽的子宮內時,就已經在發展他們的感覺了,如媽媽走路、上下樓梯、或從事其他的活動,都會刺激胎兒前庭的感覺。出生時,經過媽媽產道的擠壓,就是最重要的觸覺學習,可促進嬰兒對感覺接受的敏銳度,也會影響往後對各種感覺的辨識能力。出生後,經常抱抱他、搖搖他、摸摸他、對他說說話、對他微笑等,都對嬰兒的感覺器官及前庭感覺提供許多刺激。

對嬰幼兒而言,要認識周圍環境中的事物,並能有適宜的反應,與其有和諧的互動,都是要透過感官的直接接觸,並從中學習,即所謂的「做中學」—用手聽、用手說、用腳學—運用肢體學習。因此一個正常的孩子會不斷的以其身體動作來增加感官和運動的經驗,做為心智成長的開始,在嘗試錯誤中學習、練習、修正,建立生活常規,也奠定了日後心智及社會適應能力的基礎。

由此,我們也可反省目前的幼稚園、托兒所的教育環境,許多家長、老師對孩子學習的要求,仍偏重在讀、寫、算能力的提昇,使他們的學習內容充滿了記憶、背誦、抽象符號的運用等,完全背離了直覺式、親身體驗、自由操作的學習方式,使其感官知覺能力的發展受到壓抑,更提早承受大人給予的壓力,因而出現了體能老師以及幼兒體育這一個課程,讓孩子在眾多的室內教學中能有一席的身體活動的時間。

若是感覺統合失調,腦部感覺接收器及感覺神經通路就不能正確的接收外在環境的訊息,而形成動作的遲緩或不協調、反應遲鈍,讓家長、老師、同學誤以為他們是故意搗蛋、不專心、或智能有障礙等,因此無法建立良好的人際關係、沒有自信,進而產生情緒困擾或行為問題,無法有效學習,甚至拒絕學習,形成一個惡性循環,使有這方面困擾的孩子無法獲得協助和改善,生活在痛苦之中,令周圍的人也一起受苦。

感覺統合失調的徵狀

一般而言,嬰幼兒期(3-8歲)是感覺統合發展的關鍵期,和大多數同年齡的孩子比較起來,若無身體健康或先天的缺陷,以及後天環境、心理等因素的影響,而出現了下列的一些徵狀,就要儘快找醫生、職能治療師、復建治療師等做進一步的檢測,了解孩子是否有感覺統合失調方面的問題。
·常會從椅子上摔下來。
·走路莽撞,常會撞到桌椅或碰掉桌上的東西,是視知覺的問題,對自己和物體之間的遠近距離無法拿捏準確,也就是辨別力差,無法做正確的判斷。
·動作不協調或笨拙,就是常表現笨手笨腳的,如丟球、踢球有困難,不會騎三輪腳踏車等。
·小肌肉動作協調不佳,如不會使用剪刀、不會穿脫衣服、扣釦子。
·注意力短暫,很容易分心。
·聽力正常,卻常常有聽沒有到,無法注意周遭的事。
·容易興奮,情緒不穩定,轉變快速。
·常有打人、推人的行為。
·不喜歡別人碰到或觸摸他。
·過分喜歡碰觸各種東西。
·活動量過多,爬上爬下,蹦蹦跳跳,幾乎一刻也不停,有用不完的精力,就是因其感觸覺不夠敏銳,常需大量的刺激,才能使身體的運動覺獲到滿足。
·活動量過小,動作遲緩。
·常會頭暈,怕爬高或被高舉。
·特別喜歡旋轉或搖晃的遊戲活動而不會感到頭暈。
·語言能力有問題,如兩三歲以後才會說話或口齒不清,就是觸感不足,形成聽覺分辨能力不佳,使發音器官的小肌肉操作不良。
·智力正常,但在閱讀(如唸書常會漏掉字)、寫字(如左右相反,抄寫遺漏字句)、或數學的計算(69看成96)發生錯誤等障礙,或不會分辨相似的圖形,不會玩拼圖(視覺焦距的統合的問題,如嬰幼兒其缺乏爬行頸部運動不足,影響了視覺肌肉和視覺神經不成熟,使眼睛在閱讀時容易酸累;眼皮牽動眼球穩定移動能力不夠,導致閱讀時跳字跳行,算術計算錯誤,手眼協調不良,寫字歪歪扭扭,寫的字左右相反,或會遺漏字句等)。

感覺統合失調的原因

1.遺傳因素:遺傳疾病、結婚及懷孕前未先做健康檢查、濫用藥物、有吸菸、喝酒的習慣等。
2.環境因素:如鉛中毒—建材、水質、食物,鉛塗料的汙染—玩具上的漆,汽車排出廢氣—加油站附近,含鉛汽油等。
3.腦部缺氧:如難產、產程過長。

現代雙薪家庭多,嬰幼兒托育的環境不佳,如活動空間太小,保母怕吵、怕危險、怕孩子弄的髒亂、或有些年紀較大的保母或祖父母,自己不愛動而限制他們的活動,或減少帶孩子外出活動的機會。或是有不正確的觀念,認為安靜、乖巧的才是好孩子、乖孩子。或是過分保護,不讓孩子自己有學習、練習的機會,也易樣成依賴的心理。

在家中可進行的活動,多和孩子親近,一起玩,一起遊戲,不但增近親子關係,還可幫助孩子有均衡的發展,減少問題的發生。

一.室內活動:
1.利用搖籃,或抱著嬰兒,輕輕搖晃。
2.經常讓嬰兒有趴著、抬起頭的機會。
3、多抱抱孩子、愛撫他的身體四肢。
4、利用換尿布的時候,幫他手腳做作屈伸的運動。
5、揹他,練習平衡。
6、給予爬行、鑽洞等探索的機會,鍛鍊腰和手的力量。
7、和他玩抓癢的遊戲。
8、洗澡後用毛巾擦乾時多摩擦身體一會。
9、用大毛巾或床單把他包在裡面,爸媽各拉一頭,再左右輕搖動。
10、陪他玩積木。
二、戶外活動:
1、玩水、玩沙。
2、在草地、或較柔軟的PU跑道上跑、跳、滾、翻觔斗、玩球。
3、盪鞦韆、翹翹板、旋轉地球、攀爬架、平衡木、滑梯、球池等。
4、騎三輪腳踏車。
5、多爬樓梯,少乘電梯。

上述活動可促進兒童神經肌肉和骨骼的成長外,還能增加肌肉關節的運動覺,建立自我身體的形象,和認識生活的環境。此外,操作蒙特梭利感官教具,在家進行一些遊戲活動,也可做為強化視覺、聽覺、嗅覺、味覺、觸覺及平衡感等感覺的訓練。

1.嬰兒在清醒時多讓她俯臥(趴著),增加頸部肌肉張力,並安置轉動玩具在床的上方四周,吸引嬰兒觀看,並學會靈活的運轉眼球。
2.多提供爬行的機會,發展孩子的觸覺及運動系統,並準備爬行空間(舖上軟墊、將爬行空間擴大,或將地板擦乾淨),將易摔破或倒的物品移開。
3.多讓孩子做有助於前庭(平衡)系統的活動,如騎木馬、盪鞦韆、溜滑梯、做旋轉木馬等,以幫助全身肌肉張力正常化。因肌肉張力低的孩子,其手腕、手臂、頸部肌肉通常比較無力,寫字也較有困難。
4.讓孩子多做用雙手、雙腳的活動,如唱遊、揉搓黏土、騎腳踏車、玩組合玩具、沙堆、繪畫、跳繩、及跳床等,以增進身體雙側的整合能力。
5.鼓勵孩子玩操作性玩具,如玩敲打玩具,讓孩子自然發現自己那一手操作起來比較自如,而固定使用較靈活的那隻手為優勢(慣用)手。
6.教導孩子認識自己的身體,並由日常生活中了解那一隻手是右手、以及右眼、右耳、右腳在哪兒,等認識了右邊的肢體和器官後,再進一步建立左手、左眼、左耳、左腳的方向觀念。


目前我們對『統合』的過程尚無法進行控制,人為的努力只限於在『感覺』的部份。
因此在孩子身體健康的情況下,從生活環境中提供足夠質與量的感覺訊息,統合作用自然會產生,要以感覺統合為基礎,需透過身體的操作,感覺經驗的累積及嚐試錯誤、不斷修正的過程,才能使腦部和身體各部有良好的協調、互動關係,並具有掌控環境的能力。
而這一切的一切各項聯結都是要以身體的活動為主才能夠實施,目前國內對於運動和休閒雖然慢慢在注重,但是仍嫌不足,因此在幼兒體能部分我們對於幼兒體育以及對孩子的感覺統合要有絕對的責任及使命感。


文章來源:網友e-mail分享,作者:不可考。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